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简称“文传学院”,面向全国招生,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写作人才、中学语文教育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新闻传播人才、文秘人才。现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大学生有1400余人,20139月开始接收泰国及非洲留学生。

目前,文传学院共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任教师42人。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授8人,副高级职称13人,博士11人(含在读博士3人)。2003年以来,学院先后荣获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3项(每2年评1次,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每4年评1次),获厅级以上科研、教改项目50多个,出版著作4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

学院拥有10多个(门)校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教学团队或精品课程。

其中,自治区级以上的主要有:

 

专业平台

1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汉语言文学

2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

3

首批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

4

教育部师范专业第二级认证专业

汉语言文学

5

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

6

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7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新闻学

学科平台

1

广西一流学科(培育)

中国语言文学

2

广西高校重点学科

文艺学

3

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

实验室平台

1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

2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

教学团队

1

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团队

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课程平台

1

广西高校精品课程

文学理论

2

广西高校在线开放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

       3

        自治区级一流课程 中国现代文学(2020)、现代汉语(2022)

 

文传学院为学生搭建了一批校内实践平台,如全媒体教学实训中心、新闻演播中心、融媒体中心、写作实训室、中华才艺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多功能语言综合实训室、微格教室等。与校外各行业和产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多家学校、报社、电视台、文学杂志、传媒公司共建实训实践基地。

1978年以来,中文系与文传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新闻传播人才、文秘人才和教师教育人才为优势和特色,专业传统悠久、特色鲜明、成果丰硕。学院先后培养了近6000名普通本、专科毕业生,2000多名函授生,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广西及其余省市各级教育教学部门、新闻媒体和地方党政、企事业单位骨干,不少人在各行各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写作人才培养上成效尤其显著,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东西(广西作协主席)、凡一平(广西作协副主席)、田湘(全国公安文联诗歌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班源泽(广西区政协副秘书长)、何述强(广西作协秘书长)等一批知名作家,文学新人和校园作家也层出不穷。校内文学社团众多,定期出版多种文学刊物,毕业生从事文学及文学相关工作的人数较多,被学术界和教育界称为河池学院作家群,《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主流媒体都曾进行专题报道。2004年,南楼丹霞文学社被广西高校工委、广西教育厅等四个部门联合授予“广西高校优秀社团”称号;2009年,堆云文学社被语文报社、全国大学生人文原创大赛组委会等机构联合授予“全国百强人文社团”称号。

2008年以来,文传学院共有近140余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江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同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中文系与文传学院多次举办全国、全区性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如“全国黄庭坚学术研讨会”、“桂西北作家群研讨会”、“第四届仫佬族文学研讨会”、“全国刘三姐文化研讨会”、“2008广西文艺论坛”、“广西生态美学研究暨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第五届广西校园文化论坛”、“南丹土司文化研讨会”、“第四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方法·新视角’古代小说研究青年学人研讨会”等。

近年来,文传学院发展态势良好,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上了新台阶,学术研究在桂西北民族文化、广西当代文学和临桂词派等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在应用型写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文传学院将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宗旨,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