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山谷讲坛】第十八期:广西师范大学张利群教授莅临我校作专题讲座


6月26日晚,文学与传媒学院于弘毅楼1-205报告召开“物性诗学及批评意义”的专题讲座。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利群主讲,文学与传媒学院欧造杰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利群围绕当代文论研究的四个转向,谈到20世纪初重要的转向——语言学转向。过去的语言文字,通过印刷符号、文本的形式,语言符号的方式来呈现。随着电影、电视、广告设计的繁荣,图像化文本方向发展越来越受欢迎。张利群认为,文化是活态的而不是固态;文化是精神的,更是物质的,因为它们都以物质为载体。

其次,张利群分别从文学研究的三要素“材料、观念、方法”切入主题,他引用张进在《活态文学与物性的诗学》中的物质性诗学与文学理论探索的一系列联系谈论物性诗学兴起背景。 

 

在物性概念辨析中,他谈到:其物性具有结构性及构成性功能与意义生成性,具有基于关系的生成建构意义。为进一步加深现场师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他以树为例,认为树的第一属性是物,是自然科学的,树的物性应该是从植物性和生物性中讨论;树的第二属性是价值,树对人类是有意义和价值的,价值在人与树的关系中建立,是人赋予的;树的第三属性是精神,树的精神属性,能给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提供想象的空间,提供情感的投射载体。

 

在提问环节中,有学生提到“物质具有多样性,在一个语境中所表达的具体意思是否会影响其另一个语义的消失?”;还有学生针对“王阳明曾说‘心外无物’,如何去理解这个语境”进行了提问。张利群表示:一个语境决定了对象的意义或价值,不同的语境可能会赋予这个物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并不相互排斥,人与物有多少种可能性和多样性,那么它的意义和价值就会有多种。(图/周艳影   文/刘金萍)